Courtside Vision 場視運動

海格力斯之柱–航向更遠的地方:高雄全家海神(W6–W7客場表現)

整場比賽海神在限制特攻戰術執行上做得相當不錯,不若上一戰頻繁的讓特攻1~3號位在階梯掩護(Stagger Screen)下頻繁接球攻擊,但美中不足的是沒有限制住在高位與側翼遊走的傑卡(Dragan Zekovic);另外關於特攻攻守轉換的攻勢,或許可以在調度上使用更多球員以調整場上五個人的體力條,且海神先發主力以外不乏有呂威霆、吳怡斌這些既可以投射也可以鞏固籃板的延伸四號,他們可以補足海神在籃板球控制上的不足以避免更多對方回合數(Possessions)的發生。

G18:vs. 新北中信特攻(2023/12/16)

本場比賽射手于煥亞延續主場週手感攻下聯盟紀錄的10顆三分球,另一方面海神總教練喬伊斯(Brendan Joyce)緊縮調度下板凳端使用除了邱子軒與瓊斯(Perry Jones III)上場時間來到18分鐘左右,其餘板凳球員上場時間皆未達兩位數,但可以看出來喬伊斯(Brendan Joyce)教練是為了維持防守強度用人才如此保守,但先發球員不只防守表現漸入佳境且犯規控制相當得宜(犯規次數–海神20:24特攻),內容在限制特攻的牛角下檔(Horns Down)的防守限制得非常好,即在特攻執行無球掩護(Off Ball Screen)時,也能維持好與接球者或持球者的距離,這是首節能限制特攻只有得16分主因,但第二節海神除了自身失誤過多造成特攻多次防守轉換攻擊機會外,對於傑卡(Dragan Zekovic)在高位策應與轉換邊後無球掩護側翼的攻擊沒即時做防守交代,讓他多次在外線嘗試攻下10分。

整場比賽海神在限制特攻戰術執行上做得相當不錯,不若上一戰頻繁的讓特攻1~3號位在階梯掩護(Stagger Screen)下頻繁接球攻擊,但美中不足的是沒有限制住在高位與側翼遊走的傑卡(Dragan Zekovic);另外關於特攻攻守轉換的攻勢,或許可以在調度上使用更多球員以調整場上五個人的體力條,且海神先發主力以外不乏有呂威霆、吳怡斌這些既可以投射也可以鞏固籃板的延伸四號,他們可以補足海神在籃板球控制上的不足以避免更多對方回合數(Possessions)的發生。

最終第四節在不適應裁判吹判在犯規尺度上的改變,頻頻讓黃泓瀚與魏嘉豪製造防守轉換,再搭配適合打全場進攻的阿巴西(第四節14分),且禁區攻勢也被特攻限制住,海神始終無法找到除了于煥亞以外更有效率的終結點,在第四節後段被打出一波10:20的攻勢,最終以100:102敗下陣來...


(于煥亞客場對戰特攻攻下聯盟紀錄10計三分球)

傑卡:  28分、7籃板、  2抄截、 2阻攻
于煥亞:32分、5助攻、10記三分球


(于煥亞客場對戰特攻出手分布 / 資料:T1聯盟官方網站)

G21:vs. 台北台新戰神(2023/12/23)

本場比賽喬伊斯(Brendan Joyce)教練啟用更多球員加入輪替內,以避免在背靠背客場賽程中主力球員體能消耗太大,另一方面戰神調整洋將陣容改由麥卡利(Erik McCree)搭配恩多(Ndoye Youssoupha),強森(Jaylen Johnson)改擔任替補,且搭配傷癒復出林秉聖,試圖將上一戰位外圍火力加大(上一戰–戰神團隊3分球:33投18中,命中率54.5%)。

首節海神布銳克曼(Jason Brickman)與戰神丁聖儒各自利用高位擋拆多次製造自己的得分機會,但戰神方面過多球權集中在麥卡利(Erik McCree),讓他在面對海神本土球員胡瓏貿、呂威霆過多持球單打導致球的流動有所下降,未能製造射手黃聰翰與陳文宏外圍的投射機會,單節比分30:20,海神多半由布銳克曼(Jason Brickman)擋拆後的得分建立領先優勢。第二節戰神輪番由林秉聖、陳文宏防守布銳克曼(Jason Brickman),但未給予布銳克曼(Jason Brickman)在後場進到前場之際壓迫干擾進攻節奏,且海神射手于煥亞同時也能持球突破參與處理球進攻,使得海神進攻空間變大...屢次轉移到禁區後製造庫薩斯(Mindaugas Kupšas)的罰球機會(上半場11罰8中),上半場雙方戰成55:45海神領先。

下半場戰神改由陳文宏主責防守布銳克曼(Jason Brickman),甚至一度布銳克曼(Jason Brickman)不得不利用拖車掩護(Double Drag)擺脫防守,後續海神組織節奏被迫改變,即使是使用階梯掩護(Stagger Screen)的繞走(Twirl) 進攻路線也被戰神三線防線球員強森(Jaylen Johnson)洞悉到,但第三節胡瓏貿多次運用高位掩護後Pop Out到三分線弧頂位置出手得分(單節命中3計三分球),海神86:71持續領先。

第四節戰神改由林秉聖主控但效果不佳,不論是半場陣地或者是早攻節奏都有所停滯,海神方面則是靠庫薩斯(Mindaugas Kupšas)在禁區肆虐單節攻下9分(二分球6投4中),另外呂威霆則是在戰神過度協防布銳克曼(Jason Brickman)之際把握了兩次三分接球投籃(Catch & Shoot)機會(單節8分),海神早早奠定勝基終場114:98獲勝。

布瑞克曼終場 31分 12籃板 16助攻大三元表現技驚四座。


(布銳克曼客場對戰戰神攻下大三元 / 舊資料畫面)

G24:vs. 台南台鋼獵鷹(2023/12/24)

獵鷹依舊派出李漢昇司職防守海神布銳克曼(Jason Brickman),李漢昇防守時無球不協防完全不給布銳克曼(Jason Brickman)接球機會,海神甚至得利用無球掩護人力來協助布銳克曼(Jason Brickman)才有持球機會,但當他接到球時已經壓縮到不少進攻時間,而獵鷹在進攻方面則將金恩(Nicholas King)安排在牛角布陣(Horns Set)的底角,透過胡凱翔的下檔(Down Screen)金恩(Nicholas King)出來接球組織進攻,他持球切入後轉移球製造胡凱翔與郭紹傑外圍出手機會。

第二節開始海神大量啟用瓊斯(Perry Jones III)(單節上場時間10:13)擴大進攻範圍破壞獵鷹的防守策略,而瓊斯(Perry Jones III)單節7投3中攻下7分帶動海神第二節前段攻勢,但後續獵鷹也改變進攻策略,派出德古拉(Samuel Deguara)與布拉(Gursimran Bhullar)雙塔利用二波籃板追進比分,上半場46:43。

下半場獵鷹在海神庫薩斯(Mindaugas Kupšas)有犯規麻煩(上半場3犯)的情況下持續維持雙塔的配置,德古拉(Samuel Deguara)單節趁機攻下13分,戰局一度戰成51:56 獵鷹領先,後續則是靠庫薩斯(Mindaugas Kupšas)回到場上後建立成功防守後,建立早攻(Early Offence)機會給于煥亞三分外圍出手命中咬住比分,第三節72:71海神領先。

第四節開始李漢昇對布銳克曼(Jason Brickman)的防守開始破防...幾次掩護後布銳克曼(Jason Brickman)持球攻擊,李漢昇無法維持防守站位被他攻下7分,主因還是谷毛唯嘉在組織進攻上不足分擔李漢昇時間,導致李漢昇在攻防端腹背受敵體能消耗過大,另外海神部分邱子軒兩度在弱側邊抄截製造快攻得分機會,海神以98:89收下本場比賽勝利。

總結上述三場比賽海神在防守端逐漸修正前段賽事遇到的問題,近期失分來到98.6分排行聯盟第二,近三場三分球命中率37.3%也比開季三場的30%提升不少,唯獨在場均籃板球僅39.4全聯盟墊底,板凳端能具備高度的4、5號:呂威霆、瓊斯(Perry Jones III)、吳怡斌勢必得分擔更多責任,且上述球員皆具備外線投射能力,如果能補足這點海神戰力勢必再提升一個檔次。


(瓊斯Perry Jones III勢必得再替補端有所貢獻)


數據資料:T1聯盟官方統計